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

星級評論/神一般的台灣本土八點檔…

說起台灣本土劇,也就是目前的八點檔,你會想到什麼?企業鬥爭還是明星花露水?










三立台灣台「世間情」,主要演員到迪化街霞海城隍廟掃街造勢。(歷史照片)

報系資料照片


台灣本土劇的情節,多年來一直為人詬病,但它的收視率仍居高不下,代表仍有一定族群愛看這類題材,也因為動輒幾百集的劇情,讓每個編劇莫不絞盡腦汁,為了就是出奇致勝!你想不到的或想的到的劇情,就算是天方夜譚,只要能引起話題,都可能被納入劇本之中,塑造出台灣特有的本土連續劇文化,「越離奇、越不合理,越有人愛看。」說真格的,我還真佩服這群八點檔編劇。


過去台灣八點檔頂多播出一小時,那時收視族群多高中教育程度以上,18到50歲婦女觀眾為中堅,這樣的觀眾族群,看的是瓊瑤的愛情親情劇、周令剛的歷史傳奇、楊佩佩的武俠動作、徐進良的政治時代劇,有好一陣子三台八點檔走的是精緻、創意的情節。


不過隨著時代演變,台灣從三家電視台變成四家電視台,民視加入後,八點檔的生態開始轉變,民視開始拍「菅芒花的春天」,讓台語鄉土劇成為另一種崛起的類型,到後期有線電視台加入,三立也拍起了所謂本土電視劇,「阿扁與阿珍」開始,慢慢因為互相競爭,時段從一小時變成一個半小時到後來兩個小時,到現在八點檔可以一播播到兩小時又四十分鐘,這對演員、工作人員不只是體力、耐力的極大考驗,對編劇動腦的人員更是一項酷刑,因為以前一集的量現在必須整整延長為3倍,要每段收視破口都有梗,只能天馬行空,亂加時事,你想的到想不到,不可能或可能的都出現在劇情中,所以我們會看到穿越劇在八點檔,靈異情節也來了,同志情也打的火熱,最後連卡通內容都能出現,你能不佩服這些編劇大人嗎?這在亞洲電視圈不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更是電視世界的奇蹟,而這群電視工作者,正主宰著台灣電視時段最大的商業收入,地位舉足輕重。


台灣八點檔在八十年代因配合「經營大台灣」政策,力求戲劇本土化,開始鄉土劇風潮,先是國台語混聲播出,到後變成純台語,一些不會做鄉土劇的製作人漸漸被淘汰,或出走、或休息,或改變風格,黃金檔的收視族群也從高中程度,溜滑梯變成小學生或年紀大的婦女觀眾,所以劇情走向也丕變,劇情不能複雜,父子相罵一定要動手,夫妻對吵一定要撞車或落水,商場一定要有爭股權的紛爭。


不要覺得電視台和製作單位幼稚,因為這完全是為了配合收視階層而設計,也別嫌台灣本土劇登不了檯面,想想這些演員沒日沒夜,不是掉進下水道就是被綁起來火烤,要不就是跳水落海,還可能三不五時被放進狗籠,劇中人物個性可以幾日數變,隨時要你變臉,和別人交換靈魂來演,一個本土演員必須具備有十八般武藝,要你上演十幾種不同的個性可是得說來就來,這真是我看過最最高難度的演技大考驗了。


所以我說,我真心佩服這些台灣本土劇演員,過去這群本土劇演員,一直和金鐘獎無緣,我除了向他們致上最十二萬份的崇高敬意,金鐘獎頒獎典禮前,我也強烈建議金鐘獎,應該為台灣獨有的本土劇市場設立一個特別獎,給他們一點實質上的鼓勵,因為他們真正代表的就是台灣本土文化,而且他們演出無所不能,才是真正電視娛樂「夢工場」最大製造者。


(★「udn星級評論」專欄內容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。)


三立台灣台「世間情」,主要演員到迪化街霞海城隍廟掃街造勢。(歷史照片) / 報系資料照片







via udn熱門星聞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