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

顏甫珉/29分之1的金鐘獎 值得高興嗎?












「刺蝟男孩」。

圖擷自第49屆金鐘獎官方網站 (10/27)




金鐘49落幕,連續劇大獎頒給關懷更生少年的「刺蝟男孩」、迷你劇則是真人實事改編的「自由人」奪下,兩部講究原創性的戲劇得獎,代表評審鼓勵台灣的原創劇。只是更讓人隱憂的是,今年金鐘獎連續劇報名件數僅僅29件,入圍率高達6分之1,得獎率29分之1的背後,看到的是台灣戲劇讓人憂心的未來。


這數字一出現,讓人好奇,台灣每天播戲劇的電視台至少10幾台起跳,播了1年下來,怎麼全年僅有29部戲報名金鐘獎,這數字,讓人看了心驚驚。


因為光從大陸湖南衛視公布的2014節目巡禮中,看到這年度預計播出的戲劇就29部,台灣報名金鐘的連續劇總件數也是29部,這數量一比較,更讓人擔憂台灣戲劇的前景。


許多電視人至今都面臨相同的窠臼,「台灣市場小」、「資金少」、「大陸磁吸力大」、「收視率掛帥」,「韓劇、陸劇侵台」等,都是台灣戲劇面臨的困境。


困境該如何突破?因為回歸現實面,戲劇是件商業行為,拍戲起碼得要符合成本效應,若是「賠錢」,長期下來自然成為惡性循環,29部戲就是惡性循環的警訊。


當一個自許是兩岸三地最重要的電視戲劇/綜藝獎項,戲劇類僅僅有29部參賽,多數的戲劇,也只在台灣播映,即使再好,能見度與影響力依然有限,這樣的獎項除了自爽,能真的讓台灣戲劇走出去嗎?


所以,台灣市場小?那就該拍出除了台灣以外,也能走出台灣的戲劇,目標不一定是大陸,香港、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等,都能是華語劇的戰場。當戰場與眼光放大時,市場也能跟著大,以台灣的演員、製作水準與劇本創意,要拍出兩岸叫好又叫座的戲劇,其實仍有可為。


而台灣電視人應該有大破大立的企圖,該鼓勵金鐘獎比照金馬獎,開放讓華語戲劇都能夠報名參加,如果台灣的戲劇真的那麼好,就該透過強調公平、公正的金鐘獎評選過程,提高「金鐘獎」在華語世界的地位,透過獎項帶動,提高台灣戲劇在兩岸的能見度,也能帶著台灣藝人贏得更高的能見度。


這想法或許對電視人來說,很突兀,但請回頭看看,這次金鐘獎的頒獎結果,各大陸的娛樂網站做了多少報導?對照金馬獎,大陸娛樂網站的重視程度高多了,阮經天因為得了金馬影帝,走出台灣,迎向兩岸市場。


或許有人說,兩岸戲劇/綜藝製作的水準差很多,怎麼可以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比較。


但金馬獎不也是如此的狀況,台灣小成本的獨立製片,同樣遭遇大陸高成本的華麗大片,但台灣電影因此衰敗了嗎?


沒有,因為這激發了台灣電影人的鬥志,得要更努力拍出更棒、更吸引觀眾的電影,才能贏得更多的認同。


如果今年金鐘獎兩部得獎戲劇「刺蝟男孩」、「自由人」得獎的原因,是因為具有高度原創性,那麼就代表,台灣戲劇如同電影般,仍有豐沛的創作力與生命力。


只是現實的是,「刺蝟男孩」、「自由人」再怎麼好,依然仍只是在台灣的好,無法走出去。


從好處想,僅僅30分鐘的「自由人」連奪4項獎,代表製作水準有達到一定標準,難道我們沒有信心,這樣的戲劇品質,比不上大陸的戲劇嗎?


所以,得獎固然值得高興,就整體產業面來說,高興請僅此一晚就好,畢竟這獎,講白了,只在台灣內部爽,最佳連續劇的得主,只是從29部連續中挑出1部來,得獎的興奮結束後,台灣戲劇能有更多的成長嗎?


在迎接「金鐘50」之際,電視人請繼續加油,台灣的戲劇與綜藝需要走出去,更重要的是,文化部管轄的金鐘獎,是否也有走出去的勇氣與魄力?


(★「udn星級評論」專欄內容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。)


「刺蝟男孩」。 圖擷自第49屆金鐘獎官方網站 (10/27) /







via udn熱門星聞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