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

天外飛來的才華 他讓音樂無限可能…











去年四月李泰祥在家人與醫護人員陪同下,坐輪椅領「行政院文化獎」。

本報資料照片

一九七○年代的民歌運動風起雲湧,李泰祥在這波浪潮上,樹立他在流行音樂史上的標竿地位。樂評人馬世芳形容,李泰祥開啟了民歌的「重工業時代」,建立起後人難以追趕的高度。

馬世芳說,民歌運動早期如楊弦、吳楚楚、胡德夫等人,都靠自修譜寫素人音樂,間或追隨西方民謠音樂家,較缺扎實樂理基礎;出身古典的李泰祥,則有豐厚樂理為基礎,且具「天外飛來」的才華,悠然創作出學院派、民歌素人都做不出來的音樂。











李泰祥有指揮長才,曾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副指揮。

本報資料照片

「他讓音樂人看到更多可能性,」馬世芳說,早期民歌猶如手工業,往往是大學生穿著T恤和牛仔褲、抱著吉他就開始唱;有了金韻獎,才開啟輕工業。李泰祥帶來的重工業,則讓整個管弦樂團、室內樂四重奏來演奏,還介入編曲,讓此後眾多音樂人爭相效仿。

李泰祥更讓人驚嘆的,是他有如「天外飛來、不可預測」的音樂線條。


馬世芳舉例,梁弘志可把簡單的音樂寫得很動人;羅大佑可把長段音樂做到百轉千迴、蕩氣迴腸;李宗盛能靠音樂和歌詞的咬合,把故事說到入木三分;但都無法像李泰祥這樣,呈現出藝術的寫意高貴,又不曲高和寡,「有時豪放、有時細緻、有時放肆,但都很好聽。」












李泰祥去年獲頒「行政院文化獎」,歌手殷正洋(左起)、李建復、潘越雲、唐曉詩、許景淳與李泰祥女兒李若菱(右一)在台上獻唱「橄欖樹」時,李也提起手指揮。

本報資料照片


馬世芳說,李泰祥很反骨,他很早就開始寫孤高前衛的實驗音樂,一九七四年原本在台灣省立交響樂團(今國立台灣交響樂團)當副指揮,最後他也選擇離開,顯出純粹的古典音樂不能滿足他的志向。


這些背景反映在他的流行曲,民謠、搖滾、古典元素常相融,例如「告別」中就有猛烈的電吉他。












李泰祥大事紀。

圖/聯合報提供












李泰祥名作。

圖/聯合報提供


※延伸閱讀》

‧專題╱一代大師 李泰祥音樂路

‧圖庫╱音樂界的傳奇李泰祥大師


去年四月李泰祥在家人與醫護人員陪同下,坐輪椅領「行政院文化獎」。 / 本報資料照片二十四歲的李泰祥舉辦小提琴演奏會,展現高超琴藝。 / 本報資料照片李泰祥有指揮長才,曾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副指揮。 / 本報資料照片李泰祥去年獲頒「行政院文化獎」,歌手殷正洋(左起)、李建復、潘越雲、唐曉詩、許景淳與李泰祥女兒李若菱(右一)在台上獻唱「橄欖樹」時,李也提起手指揮。 / 本報資料照片李泰祥名作。 / 圖/聯合報提供李泰祥大事紀。 / 圖/聯合報提供







via udn熱門星聞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