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小鐘。 圖/中天提供 |
台灣綜藝渴竭,環境欠佳引發骨牌效應,開春至今至少10節目夭折,但總有新節目推出補缺,綜藝咖也趁此練功,往主持、戲劇、電影等發展,再為綜藝添元素,如此循環再生,台綜仍難有起色?資深經紀人元馨認為,「綜藝不到冰河期,但有冷藏的感覺。」
兩年前,小鐘每月通告約40場,月入近8百萬;最近手上握民視「明日之星」、三立「愛玩客」兩主持,每月平均通告有30場,似乎未受環境影響,他說:「單靠通告的藝人較吃虧,最近名嘴、素人熱後,通告量有回升,畢竟通告咖有基本收視。」而小鐘、阿Ben、張克帆有歌手背景,能在眾多選秀節目軋一咖。
|
小甜甜。 圖/超視提供 |
小甜甜進攻戲劇,接拍8點檔與電影「鐵獅遇玲瓏」,雖通告量減少,但每月靠戲劇、綜藝通告,月收入仍達25至30萬。綜藝環境有變差嗎?她坦言:「我們這輩新生代環境一直差不多,影響較大應是多了很多重播。」NoNo通告維持每月25個,月入近40萬,經紀人元馨說:「他婚後加入人夫話題,家庭生活讓他有更多內容。」
|
沈玉琳。 圖/東森提供 |
沈玉琳去年中至今,每月平均通告50場,月入75萬,是不少節目基本鍋底,他分析說:「環境差對兩極族群有影響,超級大咖收入短少,如菲哥、憲哥,其次就是非常小咖藝人。」為何通告量不降反升?他說:「節目上得夠多,能建立品牌,觀眾有熟悉感。」
製作人焦志方以氣候喻台綜,「台灣氣候四季如春,但台灣綜藝四季分明,有高低起伏,不會一直在同類型打轉,製作單位和藝人如何轉換變臉尋新契機,得各顯神通。」
via udn熱門星聞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